交換學生心得-劉昱均/大學部
離開台灣已經超過三個月了,從來沒有出國經驗的我第一次出國就是遙遠的北歐國家—瑞典,而且還待五個多月,也算是一種“不鳴則已, 一鳴驚人”吧。出境台灣的時候因為沒有任何經驗,哪裡掛行李check in、 哪裡出關、要怎麼轉機等等都沒有頭緒,一路都是跟著同行的同學在⾛走, 這一趟⾶飛機轉了兩次機,分別是在新加坡以及土耳其的伊斯坦堡,最後抵達瑞典的哥德堡(Göteborg),淨飛行時間就已經要21⼩小時,再加上轉機時間,總共約需要26個小時,著實是一段非常久的航程,之後便正式開始展開在瑞典的生活。瑞典的時間慢台灣7個小時,夏令時間慢台灣6小時。以下內容為我個人在這的觀察心得以⾒見解,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確、客觀, 但我會盡力把我在這認識到、體悟到的事情分享給大家。
既然來到了北歐,大家一定最關心的是這裡到底有多冷,以及物價 到底有多高。先從天氣開始說起,哥德堡位於瑞典的西南部沿海,以台灣來比喻,大約就是在高雄、屏東一帶,剛來的時候是一月中旬,白天氣溫大約是在-1~-5ºC左右,偶爾會下點雪,但是因為這裡的濕度相較於台灣 燥許多,而且風也沒有這麼大,所以體感溫度並不會感到這麼冷,大概穿三到四件⾐衣服再加一件羽絨衣之類的大外套就夠了,但是毛帽和手套基本上是一定要帶的,因為畢竟是在零度以下,雖然不會冷,但是會“凍”,這 可能要自己體驗過才知道,就是手指頭沒辦法動、會痛、好像要斷掉的感 覺,耳朵也是,所以毛帽也是必備,圍巾最好也圍一下,但是不圍其實也還好,看個人,另外因為瑞典比較乾燥,有些人可能會需要抹一些乳液保濕,這部分也是看個人需求。除此之外,在瑞典所有的密閉空間都有暖氣, 包括教室、辦公室、房間、公車、電車、客運......等等,所以進到室內只 要把大外套脫掉就夠了,如果外套因為淋雪或淋雨濕掉也不用擔心,掛在衣架上有暖氣除濕,三兩下就乾了。接著約莫到了三月中之後,哥德堡就沒有再下雪了,⽩白天氣溫約在4~12ºC之間,穿兩件⾐衣服加個防風的薄外套 就綽綽有餘,手套、毛帽、圍巾都不再需要,對了,在瑞典的日照可能因為比較斜,就像台灣早上七八點的時候一樣,還滿刺眼的,所以建議戴個太陽眼鏡再出門。
接下來我會介紹這裡的生活花費,首先,瑞典並不使用歐元,而是使用瑞典克朗,事實上,北歐五國除了芬蘭使用歐元之外,其他四國都是使用自己的貨幣,分別是瑞典克朗(SEK)、挪威克朗(NOK)、丹麥克朗 (DKK)以及冰島克朗(ISK),其中只有挪威和冰島不是歐元國,當初要分辨 歐盟國、歐元區和申根國的差別還查了一下資料。總之,瑞典是申根國、 歐盟國,但不使用歐元,1克朗折合約4塊台幣。這裡的大眾交通運輸系統 非常方便,主要是公車以及電車(輕軌),約10分鐘一班車,班次還算多, 而車票僅限哥德堡市內使用,有分計次、月票、季票,計次的一次20克朗,月票435克朗,季票1175克朗,這方面就真的是貴得有點嚇人。住宿方面,我們是住在學校和外面租屋公司合作的房子,不同的宿舍住的形式不同,有個人的也有家庭式的,而我是住個人的,有獨立衛浴,公用廚房、冰箱克朗,廚房裡有各式餐具、廚具可以使用,從我家到學校約20分鐘, 算是滿遠的,租⾦金一個月3500克朗,大概是台灣的三倍。伙食方面,花費其實不會比台灣高非常多,基本上我一個月不會超過一萬台幣,七八千台幣綽綽有餘,不過大部份的時間都是自己煮倒是真的,或是去超市買烤雞, 一隻烤雞大概兩百塊台幣,有些時候會更便宜;另外瑞典的鮮奶和優格都 比台灣便宜很多,一公升的鮮奶大概30台幣,一公升的優格大概50台幣,所以我在這邊都把牛奶當⽔水喝,難怪瑞典人都長這麼高。外食的部分我覺得是因為歐美的外食文化都不像中國、台灣這麼發達,所以外食才會這麼貴,連瑞典人也幾乎都是自己煮,不過他們的餐廳也很少像台灣這麼隨便的,裝潢氣氛環境都不錯,所以一般的餐廳大概都要100多克朗,在歐洲其他國家如法國、德國之類也是10歐左右,以同等級的餐廳在台灣來說也差不多是這個價位,所以與其說歐洲餐廳很貴,不如說歐洲沒有便宜的餐廳這個選項。
最後來分享一下在這邊上課的心得,我交換的學校是查墨斯理工大學,名次僅在瑞典皇家理工學院之後,跟交大在台灣的地位相當,世界排名也差不多,這邊的學期不像台灣一樣分上下兩個學期而是分四個 periods,這個學期包含period 3、4。首先我覺得他們的上課方式比較開放式,老師上課都講一些很概念、很淺的東西,與其說是教,不如說是向我 們介紹有這個東西,然後回家自己看,誇張一點說就是像拿著書本目錄在教,所以進度就會很快,如單純只是聽老師上課根本什麼都不可能會, 一定要自己花時間念,而且自學的時間佔多數,可能是上課時間的三四倍 ;反觀在交大,老師上課相較起來就仔細很多,認真的聽完課,大約都可以吸收50%~70%,再花上課一半到一倍的時間唸書就差不多了,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西方國家的學生比較會問問題的原因之一吧,老師教這麼爛問題當然一堆,不過或許這樣是正常的,因為英文professor比較像是專業的人而不是老師,所以應該比較像是顧問、諮詢的人,自己唸一唸有問題再問,而中文說是教授就是老師的意思,不過台灣的老師普遍有一個共同的問題,就是一開始會好好的、仔細的教,但是到後面發現時間不夠了,就開始亂教,不免會虎頭蛇尾。另外我發現Chalmers的教學⽅方向真的很工程,非常的偏重應用,比較不重視紙筆測驗,很多課程都是做project,交期末report並上台做presentation,因此在這方面會花很多的時間跟心力, 不過相對的,很多時候他們的學生的理論基礎並不是這麼的好,例如有一 次助教上習題講演課的時候,我們很快就把答案算出來,助教還很驚訝我們怎麼可以算這麼快還算對,然後他在講解的時候,我發現助教自己好像也不是很會,不過當作業要我們寫程式跑模擬的時候,我就束手無策了, 根本不知道怎麼著手,我知道所有的式子的推導過程,知道來龍去脈,但卻不知道怎麼跟電腦溝通,而式子老師都會給,他們只要老師給了式子就可以順利完成作業,唉,台灣學生的強項就是靠一張紙、一支筆和一台計算機解出所有問題,所以我在想,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要加強一下我們實際應用的能力呢?
既然來到了北歐,大家一定最關心的是這裡到底有多冷,以及物價 到底有多高。先從天氣開始說起,哥德堡位於瑞典的西南部沿海,以台灣來比喻,大約就是在高雄、屏東一帶,剛來的時候是一月中旬,白天氣溫大約是在-1~-5ºC左右,偶爾會下點雪,但是因為這裡的濕度相較於台灣 燥許多,而且風也沒有這麼大,所以體感溫度並不會感到這麼冷,大概穿三到四件⾐衣服再加一件羽絨衣之類的大外套就夠了,但是毛帽和手套基本上是一定要帶的,因為畢竟是在零度以下,雖然不會冷,但是會“凍”,這 可能要自己體驗過才知道,就是手指頭沒辦法動、會痛、好像要斷掉的感 覺,耳朵也是,所以毛帽也是必備,圍巾最好也圍一下,但是不圍其實也還好,看個人,另外因為瑞典比較乾燥,有些人可能會需要抹一些乳液保濕,這部分也是看個人需求。除此之外,在瑞典所有的密閉空間都有暖氣, 包括教室、辦公室、房間、公車、電車、客運......等等,所以進到室內只 要把大外套脫掉就夠了,如果外套因為淋雪或淋雨濕掉也不用擔心,掛在衣架上有暖氣除濕,三兩下就乾了。接著約莫到了三月中之後,哥德堡就沒有再下雪了,⽩白天氣溫約在4~12ºC之間,穿兩件⾐衣服加個防風的薄外套 就綽綽有餘,手套、毛帽、圍巾都不再需要,對了,在瑞典的日照可能因為比較斜,就像台灣早上七八點的時候一樣,還滿刺眼的,所以建議戴個太陽眼鏡再出門。
接下來我會介紹這裡的生活花費,首先,瑞典並不使用歐元,而是使用瑞典克朗,事實上,北歐五國除了芬蘭使用歐元之外,其他四國都是使用自己的貨幣,分別是瑞典克朗(SEK)、挪威克朗(NOK)、丹麥克朗 (DKK)以及冰島克朗(ISK),其中只有挪威和冰島不是歐元國,當初要分辨 歐盟國、歐元區和申根國的差別還查了一下資料。總之,瑞典是申根國、 歐盟國,但不使用歐元,1克朗折合約4塊台幣。這裡的大眾交通運輸系統 非常方便,主要是公車以及電車(輕軌),約10分鐘一班車,班次還算多, 而車票僅限哥德堡市內使用,有分計次、月票、季票,計次的一次20克朗,月票435克朗,季票1175克朗,這方面就真的是貴得有點嚇人。住宿方面,我們是住在學校和外面租屋公司合作的房子,不同的宿舍住的形式不同,有個人的也有家庭式的,而我是住個人的,有獨立衛浴,公用廚房、冰箱克朗,廚房裡有各式餐具、廚具可以使用,從我家到學校約20分鐘, 算是滿遠的,租⾦金一個月3500克朗,大概是台灣的三倍。伙食方面,花費其實不會比台灣高非常多,基本上我一個月不會超過一萬台幣,七八千台幣綽綽有餘,不過大部份的時間都是自己煮倒是真的,或是去超市買烤雞, 一隻烤雞大概兩百塊台幣,有些時候會更便宜;另外瑞典的鮮奶和優格都 比台灣便宜很多,一公升的鮮奶大概30台幣,一公升的優格大概50台幣,所以我在這邊都把牛奶當⽔水喝,難怪瑞典人都長這麼高。外食的部分我覺得是因為歐美的外食文化都不像中國、台灣這麼發達,所以外食才會這麼貴,連瑞典人也幾乎都是自己煮,不過他們的餐廳也很少像台灣這麼隨便的,裝潢氣氛環境都不錯,所以一般的餐廳大概都要100多克朗,在歐洲其他國家如法國、德國之類也是10歐左右,以同等級的餐廳在台灣來說也差不多是這個價位,所以與其說歐洲餐廳很貴,不如說歐洲沒有便宜的餐廳這個選項。
最後來分享一下在這邊上課的心得,我交換的學校是查墨斯理工大學,名次僅在瑞典皇家理工學院之後,跟交大在台灣的地位相當,世界排名也差不多,這邊的學期不像台灣一樣分上下兩個學期而是分四個 periods,這個學期包含period 3、4。首先我覺得他們的上課方式比較開放式,老師上課都講一些很概念、很淺的東西,與其說是教,不如說是向我 們介紹有這個東西,然後回家自己看,誇張一點說就是像拿著書本目錄在教,所以進度就會很快,如單純只是聽老師上課根本什麼都不可能會, 一定要自己花時間念,而且自學的時間佔多數,可能是上課時間的三四倍 ;反觀在交大,老師上課相較起來就仔細很多,認真的聽完課,大約都可以吸收50%~70%,再花上課一半到一倍的時間唸書就差不多了,我覺得這也是為什麼西方國家的學生比較會問問題的原因之一吧,老師教這麼爛問題當然一堆,不過或許這樣是正常的,因為英文professor比較像是專業的人而不是老師,所以應該比較像是顧問、諮詢的人,自己唸一唸有問題再問,而中文說是教授就是老師的意思,不過台灣的老師普遍有一個共同的問題,就是一開始會好好的、仔細的教,但是到後面發現時間不夠了,就開始亂教,不免會虎頭蛇尾。另外我發現Chalmers的教學⽅方向真的很工程,非常的偏重應用,比較不重視紙筆測驗,很多課程都是做project,交期末report並上台做presentation,因此在這方面會花很多的時間跟心力, 不過相對的,很多時候他們的學生的理論基礎並不是這麼的好,例如有一 次助教上習題講演課的時候,我們很快就把答案算出來,助教還很驚訝我們怎麼可以算這麼快還算對,然後他在講解的時候,我發現助教自己好像也不是很會,不過當作業要我們寫程式跑模擬的時候,我就束手無策了, 根本不知道怎麼著手,我知道所有的式子的推導過程,知道來龍去脈,但卻不知道怎麼跟電腦溝通,而式子老師都會給,他們只要老師給了式子就可以順利完成作業,唉,台灣學生的強項就是靠一張紙、一支筆和一台計算機解出所有問題,所以我在想,我們是不是也應該要加強一下我們實際應用的能力呢?
- 最後修改時間
- 2020-04-21 16:51:26